undefined 

每個人在看電影時對故事、角色及畫面等都會有主觀想法,而這篇是無感人的觀後主觀想法。看電影當下察覺有些地方不對勁,下面列出三點是我認為對電影整體精采度影響最大的:


第一名:少了竹籤的糖葫蘆

電影前段,透過Adam口述得知他是個曾在巴黎意氣風發的年輕天才主廚,卻在成名後過著糜爛墮落的生活,為了戒斷惡習,逃離巴黎到了一間小餐館,畫面以他藉由挖10萬個牡蠣象徵著自我救贖的過程,當他達到挖完第10萬個牡蠣時,丟下工具頭也不甩得離開餐館。

從口述Adam過去巴黎的故事到Adam離開的方式是帶著傲氣、囂張性格,造成在觀看時會將巴黎的那段過程當作一段資訊,而沒有產生任何情緒產生,也讓後續像是在Tony不諒解、副廚打架到黑社會人不斷找上門時都覺得少了什麼似的,整體看完就像一串少竹籤的糖葫蘆。


第二名:莫名其妙的情緒暴衝

來到倫敦的Adam找齊其他人的過程將他個性十足建構出來,直到餐廳開設的第一天廚房出現許多混亂,面對種種壓力的Adam終究爆炸,一開始的自責、道歉,卻急轉之下大聲怒罵、完全失去控制,甚至揪住女主角的衣領。接著,失控的Adam趕走女主角,女主角卻因經濟問題回到團隊,但她卻帶來新工具Sous Vide,而Adam也直接接受。

Adam的完全失控來的莫名其妙,十分突兀,我想這來自於劇情的安排與他人的對手戲不夠深刻、沒有製造出越來越緊繃的混亂、焦慮、緊張感,因此當Adam失控暴怒時,讓人無法進入狀況,甚至疑惑是發生什麼事情,難道剛才前段我錯過了什麼?!另外,接續又出現一個莫名其妙事件,女主角帶著Sous Vide回歸廚房,Adam一點反抗都沒有的接受,他明明是個堅持古法製作的人,沒有反抗而直接接受顯得十分奇怪,當下便覺得這是置入性行銷吧!


第三名:說好的驚人絢麗煙火呢?

劇情的高潮點,米其林的評分員來了,Adam不信任任何人,決定所有事情都自己來,廚房內緊張、氣氛、不安感達到最緊繃時,時間一分一秒過去,氣球已經達到極限時,餐點竟完好的被送回來,副廚走向Adam攤開手掌,展示辣椒粉是他放的,並簡略說是為了報復,便轉身離開。

副廚原本應該擔任那支刺破氣球的針,這根針卻鈍了,雖然針往氣球一刺,氣球卻沒有瞬間爆裂,而是慢慢洩氣。我認為這部分是在鋪成上不夠,像是Adam與副廚的互動太少,如果劇情互動更多兩人情感更緊密,出現背叛才會更顯得震驚,更難以接受,火花才會漂亮。


雖然列出三個地方認為著墨的不夠,但天菜主廚實際上很盡責做到一部喜劇電影該盡的娛樂效果,此外,也替我們這些不懂料理的人打開了一扇窗,供我們窺看了餐廳世界的生活型態。

arrow
arrow

    Food Sandsat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